活动公告 |
 |
|
众志成城 |
 |
|
爱心单位 |
 |
|
|
 |
媒体聚焦 |
首页 >> 媒体聚焦 >> 详细内容 |
让“爱”绘“梦” 合力打造点亮一盏灯文化 |
上虞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上善之地,上虞的“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白马湖文化”等文化闻名遐迩。仔细探究,每一种文化现象都代表着某一特定阶段某一群体的非物质或者物质产物,一开始都是无意识的产生,直至后来慢慢发展形成。今天的上虞,有一群人,用“爱”绘“梦”,一种新的慈善文化正在慢慢形成,那就是“点亮一盏灯”文化。 “点亮一盏灯”文化由“点亮一盏灯”团队搭建,其文化的核心是“天天向善,人人向善” 。该爱心团队自2009年创建以来,已经在上虞市内外组织开展了500多次爱心活动。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省民间慈善活动的知名品牌,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省内外众多新闻媒体都对“点亮一盏灯”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 从一开始的单独个体行为,发展成为400多人的爱心团队,这些志愿者们最远的来自内蒙古、海南,近的来自上海、宁波,活动参与者更是不计其数。“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活动开展的外在形式有助学结对、助困济人、寻亲、大病救助、义卖、关爱农民工子弟、残疾人培训点设爱心基地、腊八送粥、关爱麻风病院老人、爱心孝德宣讲、百官中学设立青少年志愿者基地等。至今帮扶了500多户人家,结对中小学生62位,总资助额达350多万元。 “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在上虞新闻网设有专题,几乎囊括该团队所有活动;上虞日报每周的网事版也开办了点亮一盏灯栏目,至今刊发了近百篇报道;在潮鸣论坛、曹娥江论坛、绍兴论坛、绍兴爱心博物馆等论坛设立爱心版块,进行活动发布;绍兴文明网不定期地用多种主题在网上展示“点亮一盏灯”爱心活动;绍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专门设立一档“天天向善”的子栏目,对“点亮一盏灯”的爱心故事进行追踪报道;为了让志愿者们有个更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去年6月,团队开通了“点亮一盏灯”网站,志愿者们有了新的心灵家园。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开拓和积累,通过这些网站和纸质媒体的平台,“点亮一盏灯”团队在本土上虞已经可以说家喻户晓,声名远播。 如果说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慈善事业是“点亮一盏灯”团队的一条腿的话,那么用文字、照片、视频记录团队日常的爱心点滴,那就是“点亮一盏灯”团队的另一条腿。据团队负责人董国光介绍,他们这两条腿的关系是互补、提升、再弘扬,有了这两条腿,团队在慈善事业的大道上健步如飞。 据悉,除了日常的活动前期采访文章、活动公告、活动总结、活动随记、活动照片、活动视频等等大量图文信息外,不少志愿者还为团队文化添砖加瓦:志愿者“首席玩家”撰写的“说说”系列、“丰惠老史”介绍志愿者系列、“偎依依”写关于慈善与人生的系列感悟文章等,让更多的人对这个团队了解细微;银龙鱼、竹韵清扬、幽香如故、张绮芳、凌波微步、牵手依望、叶儿、叶子等志愿者,写了一大批心灵鸡汤类的爱心文字;爱好摄影的连长、随风、牵手摄影、徐月初等志愿者用相机、摄像机记录和创作了大量的爱心路上的精美照片视频。再生、史济荣、开心阁主人等文化志愿者积极挖掘湮没在历史中的上虞乡土文化,连续不断在媒体上发表文史文章。 “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团队所有志愿者的梦想。我们用青春和汗水,用数百万字的文章、上万张的照片、上百个视频,鼓舞志愿者们,初步形成和弘扬点亮一盏灯文化:不管穷富、职业和社会地位、环境和地域,慈善不论大小,只要你有心,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慈善,可以天天做慈善。”“点亮一盏灯”团队负责人董国光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