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公告 |
 |
|
众志成城 |
 |
|
爱心单位 |
 |
|
|
 |
爱心缘起 |
首页 >> 爱心缘起 >> 详细内容 |
91岁的老太把《悲惨世界》题名为《岁月静好》 |
91岁的老太把《悲惨世界》题名为《岁月静好》 蒹葭/文 是重访两年前走访过的建昌家时,志愿者许杏娣说,就在附近,有一个老人独居。不知是走访带来了“职业”敏感,还是上了年纪的阅历使然,我暗地里想,概是进来时路口那一处破蔽的木屋子的主人吧。 果然。是我猜想中的那间低矮的木房子。 跨进门槛,椅子上坐起来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欠身相迎。 家里一目了然,没什么家具,但地面整洁,墙壁无尘。老奶奶穿上了秋装,绿色的棉毛衫高领服帖地竖在衬衣最高一粒紧扣的扣子里面,外面一个套衫。人瘦小清矍。 我比她高,扶她肩头,叫她奶奶,她赶紧说:“认鞋勿认得个,来看我,认鞋勿认得个……”意思是极度不好意思和十分感谢。她的反应灵敏又知礼。可是后来,她一邻居进来,才发现老奶奶耳朵是聋的。原来,她是没听到叫她奶奶的,她只不过是拿她91岁的慈和分辨出了来者之恳诚。 但是我们已访至家,是不能不问她的详细生活的,尽管我有些难以开口,因为之前村长他们已说过,她家什么亲人都死光了,除了一个孙子。 老奶奶名云。因为当年云奶奶父亲比母亲大了35岁,生下大女儿二女儿后,把三女儿云奶奶给了别人。云奶奶长到16岁,嫁给丰惠南源村的看牛为生的丈夫,丈夫只有一只碗一双筷,9岁父母双亡。 他们一共有过五个孩子。女儿养到15岁,生病去世了。儿子40岁那年去世,给她留下一个孙子。二儿子因家贫无望,精神恍惚,25岁时自杀了。还有两个孩子,她说是惊风死了,一个5岁,一个6岁。我已不敢再问是儿子还是女儿。再问老伴呢?云奶奶说,死了有四五十年了。 她说儿子死了,儿媳妇还好的,来看望她,还买米过来。一个上海一个无锡的老姐姐们也来看过她,可现在她们都去世了。 我们一个一个数着她身边去世的至亲,一共八个。我们清盘她目前不出三代的亲人,只有一个。孙子。 只是孙子,如今已离开村子,在丰惠租房子住,娶了个外地媳妇,夫妻打打零工,供养刚上幼儿园的女儿,精力财力上能倾注在这奶奶身上的,也是不宽裕的。 拐过一个屋檐,我们看到了奶奶的卧室。简易的小床和整洁摞着的被褥和折叠整齐的床单,一切都在说,奶奶是个有条理的爱整洁的人。 在她的桌子上发现了啤酒。那是一瓶喝了一半了的,口子上被塑料袋扎得严严实实的半瓶啤酒。此时,上午十点多点,云奶奶的小小电饭褒上飘出了米饭香。问:“奶奶,喝点酒的?” 奶奶:“在个在个,餐餐一束束。” 我们听了,个个舒展,从心里到脸上。 奶奶平静地说:“享政府的福,每年镇里村里给她补助2500元左右,够在够在,再活几年起。” 嗯。人的命,说不清。一个母亲,抢不回一个个相继离开的自家骨肉的生命;一个妻子,唤不住同甘共苦的男人对自己哪怕一点一滴的关怀。一个妹妹,胞姐姐们万分悯她膝下无子,但最终也把她给舍了,别她先去。云奶奶孤身守着人间的日月光阴,而父子父女们团聚在了另一世界——热闹。 我坐到她床沿一会儿,我感觉床板冷硬。我说我们把褥子给你垫上吧,她笑着说,不冷不冷,草席晚上还出汗呢。她眯笑着盯着看我的眼神,怎一个亲字了得。 她认真活着,有秩序不慌张,一本《悲惨世界》,愣是题名为《岁月静好》。 云奶奶把抵御秋深寒来的红褥子准备好了,就放在她的床头。 这就是她的态度。 亲们,你感觉生活对你不公平了吗?有吗?如果有,请参照南源村云奶奶。 告别她。挥别,挥别,再回头挥别……我真想说出“下回再来看你”,尽管我知道自己,下回来看她的人多了,我又会退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