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燕河岗,董国光只有一个心愿 亮一盏灯,暖一颗心 他计划每周跑一个村,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
本报通讯员 范文忠 本报驻绍兴记者 史春波
打着伞,冒冷雨,扛起沉甸甸的年货。前天中午,当第四次爬上海拔500多米的燕河岗,董国光的心情很激动,他又见到了山上那些熟悉的老人。
80岁孤寡老人王松堂握着董国光的手不肯放。就在十多天前,眼前这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他接上了一盏电灯,从此,他告别了蜡烛过冬。
“点亮一盏灯”。董国光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绍兴论坛,点亮了网友的心灵。接连几次,他都带着爱心网友上山看望那些老人。他的计划是每周跑一个村,帮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
寒冬里
老人点着蜡烛过冬
37岁的董国光在上虞一家企业打工,家境一般。去年12月底,受朋友邀请,董国光爬上了上虞丰惠镇燕河岗。
燕河岗原是一个自然村,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因为居住环境恶劣,村民十有八九移居山下。
山上只住着几位年龄大、腿脚不便的孤寡老人,王松堂就是其中之一。他个头矮小,满脸皱纹,微驼着背,右腿膝盖有肿块,拄着拐杖走路缓慢。
80岁的老人就住在废弃的小学校里,屋内除了一床、一灶、一桌,石屋是透风的,而且没有电灯。老人只能点着蜡烛过冬。
那天,他们把数千元钱塞给了王松堂,嘱咐老人托人买点菜吃吃。
在回来的路上,董国光的心很是沉重。
二上燕河岗
他为老人点亮一盏灯
“回到家里,我梦中都是老人的身影!”董国光说,“这样寒冷的冬天里,我晚上就是用电热毯也喊冷,在那样破败透风的石屋内,老人点着蜡烛过寒冬,我无法想象。”
董国光于是有了一个心愿:给老人安装一盏灯!
去年12月30日上午9点多,董国光买来电线、插座和灯泡,骑上摩托车第2次向燕河岗进发。
前几天刚下过雪,山路陡峭,冰滑难走。骑到半山腰,摩托车陷进泥地里,董国光摔了几跤。爬起来,满身泥泞。
这样好不容易上到燕河岗,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没吃中饭,他就啃了两块月饼。
敲了敲门,老人不在家,不过董国光还是开始忙碌起来。
他看到学校的走廊上有个电表,拿电笔一测,是通的。
董国光拉来15米的电线,从电表将电接进了老人的房间。接着,他认真地装插座、装灯。
“我要保证我装的安全耐用。否则坏了,老人不是又要点蜡烛了吗?”董国光说。
由于做过10年电工,董国光很快就为破旧的房子安装上了一盏灯。看着昏黄的灯光在屋内闪动,董国光心里暖洋洋的。
装好后,又担心老人不会用电灯,董国光转过几个山头到一户人家,关照他们对老人讲一下注意事项,包括灯泡坏了怎样换等问题。
文章感动了网友
掀起一场爱心传递
回到家后,董国光在深夜完成了文章《点亮一盏灯》,并把文章发在绍兴论坛。“希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动网友。”董国光说。
网友的确被感动了!网友“倚风听竹”的外婆家在燕河岗,从小见过山上恶劣的环境,她想带些食品去看看老人们。
1月8日下午,董国光带着“倚风听竹”等一行3人,第3次向燕河岗进发,送去了碗、盘子、凳子、热水瓶、饼干……。回来后,大家就想把这场爱心行动继续下去。
前天,下着雨,董国光和网友扛着丰盛年货,第四次踏上了燕河岗。他们先看望了王松堂老人,送上了米、油、肉等物品。
接着,冒雨走了10多分钟的山路,浑身湿透的网友们又来到另一个孤寡老人66岁的王友生家。老人身体残疾,双腿严重萎缩,一个人已经住了20多年,现在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仅靠山下的弟弟提供。
看着老人行动不便,漂亮的女网友“麦唛”帮他换上了崭新的棉鞋。
另外,有两位网友因有事不能前往,但他们也带去了价值1000元的物品。
“我的目标是每周跑一个村,帮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回来后整理文章发帖,然而组织网友献爱心!”董国光说,“希望我们的团队和更多的网友能继续将爱心奉献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