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首 页 | 爱心缘起 | 章程守则 | 众志成城 | 财务公示 | 捐助功德 | 媒体聚焦 | 视频在线 | 表格下载 | 志愿者管理部 | 财务管理部
  外宣通联部 | 组织策划部 | 信息采访部 | 摄影记录部 | 政法咨询部 | 心理咨询部 | 网站技术部 | 后期审核部 | 联系我们
活动公告
·8月11日崧厦下管公益活动报名帖
·7月3日“关爱孤寡老人”活动报名帖
·7月24日听资深公益人许田讲公益
·招募社区矫正连心桥驿站志愿者
·6月16日“情暖端午”活动报名帖
众志成城
·走进贵州第一站:三龙小学
·7月3日关爱孤寡老人活动随记
·社区矫正心连心小组活动随记
·谢塘公益活动随记
·关爱残障人士活动随记
爱心单位
·绍兴市上虞心诚电器有限公司
·上虞区华扬印制有限公司
·沥海老百姓大药房
·浙江金盾消防有限公司
·上虞区捌零影视工作室
众志成城 首页 >> 众志成城 >> 详细内容   
回忆家乡的竹桥(作者:黄建根)
    “嘎吱嘎吱”走在竹桥上,软翻翻的随着脚步,竹桥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我住的村子就紧挨着小舜江,那个时候要过江要么自己淌水过去,要么走竹桥。竹桥搭造简单,就五根毛竹并拢一排,大概五米左右,然后两头在各根毛竹上打上一个孔,用木条串过五根毛竹,木条的两头销上销子,这样简单的竹桥就弄好了,搁在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墩上,就算完成了,也成了当时最普遍最廉价的通道。竹桥通常是五根毛竹,说是因为数目成双不吉利,所以是单数,三根太窄,七根太重了,不方便,所以一般都是五根。

    竹桥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管理,日子久了,日晒雨淋,毛竹开裂,脆掉了那就要换新的。有洪水来的时候,竹桥有没有被洪水冲走,一般每一段竹桥之间都有很粗的金属线寄着,靠岸的一头会有一块大石头,竹桥的一端系在大石上,这样洪水来时不会被冲走。洪水退时再搁好。

    登岸村和我们村子只有一江之隔,我奶奶是登岸人,我老爸做手艺也是常年在登岸的,所以我也是经常的去那里玩,这样走竹桥的机会比别人就会多很多了。我喜欢走,软翻翻的竹桥,有弹性。一边走一边轰几下,竹桥嘎吱嘎吱的乱响了。新竹桥不好走,没有弹性。尤其是冬天有霜的日子,新的竹桥很光滑,加上上面落下霜,那更加滑了,一不小心就“和馄饨”。
    说起“和馄饨”想起了,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可以做小生意。也是在冬天的一个晚上,登岸村里在做戏文。那个时候看戏文时间很重大的事情,没有其他的娱乐。我们村里的很多人们都赶去看戏文,我也跟着大人去看戏文。至半夜戏文散场,各村各堡的陆续回家。冬日的半夜那已经很冷很冷的了,乘着月色一大群人说说笑笑的谈论着晚上戏文的事情。不一会就来到了河边,要过竹桥了。

    这是有一个人喊道“过桥要小心了!看和馄饨”喊话着是我们村里的,我们叫他百胜公公。他那个时候学会做面包,做好的面包到戏文场去卖,在我们村里算是最早的生意人啦。他背着一个面包筐,里面还有一些没有卖掉的。有几个开玩笑说“百胜公公,面包扭卖光,搞拨伢吃些”百胜公公说:“这个不可以的,明早我还要卖钞票来”大家一哄闹的说“小气巴拉拉”

     大家都知道这时的竹桥上面已经落下霜了,很滑的,都特别小心,一脚一脚托着过桥。突然连声惊呼“哎哎哎。。。”“哗啦啦”百胜公公连人带筐跌入河里。幸亏水不深,只有齐腰深浅,但是冬天的河水是冰冷刺骨。百胜公公也顾不得面包筐,迅速的爬了上来。众人还要取笑他:

    “百胜公公,随话道面包拨伢吃,勿肯,冒头氽特起在”

     还有几个也起哄说“还话小心可和馄饨,结果呢?伢面包勿切,来大切侬只大馄饨哉”“哈哈哈。。。。”百胜公公连声说道“奈帮杀胚杀胚杀胚。。。。”他全身都湿透啦,也顾不得那么多,赶紧跑回家。多少年后还有人说起这个事情。

     我也从竹桥上掉下去过,记得那时暑假的时候。我大概十三四岁,有一天我王坛回来,是骑自行车。那个时候我自行车已经骑得相当的棒了,那次要过竹桥,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在主桥上面骑过去。到了竹桥边,我没下来就骑上竹桥了。第一段,第二段,都顺利的过来。突然前轮陷入两根毛竹之间的的缝隙,一别。我就和馄饨了。整个人湿掉了,自行车也翻入河中。反正俺也是江水中长大,没事,推着湿漉漉的自行车上了岸。

     竹桥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 ,已经到胜江小学了。每天要走过托潭,托潭到庙下毕竟之路上,就有一座竹桥。好多托潭的岭下的小朋友,还有大人们,不管是走路的还是有自行车的,都要走竹桥。这个竹桥比我们村的凶险一点,一是下面的流水速度快,下方不远处是水深的地方,如果不会水的掉下桥去,会很危险。二是桥的一端是一个斜坡,就是一段竹桥直接搁在沙滩上,有个三十度的坡,很多次看见好多人在这个坡上有推着自行车的,在这里下坡时不小心踏在自行车的踏脚板上 ,“射‘自行车连人带车下去倒在沙滩上。到了冬天有霜时,好多人在这里“戗锅焦”。

     慢慢的,随着经济的好起来,江上造了大桥,上学时再也不用走竹桥了。我们到登岸的竹桥到我们移民时还有,还是主要的通道,我受伤抬回家时,走的就是竹桥,那是我最后一次亲历竹桥,随着人的脚步还是发着那熟悉的声音。

     远去的竹桥,成为了一种记忆。见证的是历史变迁。

     多少辈踏着竹桥走出山里,走向外面的世界,多少年了回想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那魂牵梦绕的小舜江畔。
 
                                    黄建根
Copyright © 2011-2024 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 版权所有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文化路98号 电话:13235853822
浙ICP备120185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713号